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1200萬輛,占汽車總銷量4成以上。其中,商用車銷量接近60萬輛,同比增長92.9%。專業人士預測,2025年國內新能源商用車銷量將接近100萬輛,增速達80%。
行業內具有較大規模的物流運輸企業,是新能源商用車的消費大戶,純電、混動、氫燃料卡車等能源形式產品不斷出新,顯現物流企業新能源化的發展趨勢。
基于新能源化帶來的降碳減排價值以及運營價值,物流企業自然不得不在眾多新能源產品中,尋求最優解。
不過,商用車新能源化推進速度,顯然比乘用車更緩慢。原因是,物流人有太多諸如場景、成本等綜合因素需考量。而盤點物流企業在新能源車面前躊躇的理由,我們也不難發現,大家關心的也不只是續航短、購車成本高這些表面現象,物流人每做出一個購車決定,都反映出對運營全流程的思考。

福田圖雅諾輕客VAN類產品展示
2025年4月,韜克商用車網攜手物流大咖深度走訪福田圖雅諾輕客活動在濰坊舉行,物流大咖就貨運車輛新能源化話題表達了各自的觀點。
需要什么樣的車 要放到場景里看
就算是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也要看承接的主要業務是什么,拉的都是什么樣的貨,以此來確定該選用什么樣的車。
大象物流非常注重車輛的場景化布局,該公司主要以運輸成品煙草貨物為主,負責某煙草集團全國骨干網絡的配送。在200多輛自有車輛中,重卡占據半數份額,其余包括4米2輕卡,以及占比1成多的輕客VAN車。在大象物流看來,貨物特殊、運輸場景特殊,車輛大小、能源形式、車輛配置等自然也要不同。

大象物流負責人王總說,公司無論選擇什么樣的車,都要符合國家政策要求,還要符合實際應用場景需求。政策鼓勵發展新能源車,企業自然就要推進車輛向新能源轉化。自2024年大象物流購置新能源車以來,如今新能源產品占比達到20%,在200輛自有車輛中,這40輛新能源車是公司的試驗品,同時也是公司向新能源化邁進的第一步。
據介紹,這40輛車都是4米2電動輕卡,用于跑1000公里以內固定線路。“我們覺得電車充電時,司機剛好可以休息一會,這樣可以避免疲勞駕駛。”這樣的用車理由,著實有些輕描淡寫。但王總著重強調,保證安全永遠是第一位,其次才是效益。
4米2電動輕卡在不少物流企業眼里,主要用于城市內配送或城際物流,但在大象物流,由于輕拋貨、運輸距離和安全運營等原因,它就變成了部分線路上的主力。
不同的細分物流場景,決定了車輛應用方案上的不同,物流人更看中的是新能源車能扮演哪些重要角色,什么車更適合什么場景,那就用什么車。
油車還是電車?重要的是看成本回收周期
我國新能源商用車發展迅速,除了政策推動、不同場景的率先應用帶動,根本原因仍離不開其擁有了燃油車無可比擬的優勢,讓用戶更青睞。
在傳統公路普通貨物運輸領域,新能源車的應用要切合場景,更要看回本時長,是不是有和油車相同的回本周期。
“我們考查4米2電動輕卡時發現,它的運營成本確實要比油車低,用電動輕卡大概2年就能收回成本,追平油車回本時間。”王總根據實際運營情況進行了測算,買燃油車2年能回本,電車也能,2年以后電車越用越省錢。

福田圖雅諾輕客旗下純電VAN車
對于純電VAN車,如果買它也能和電動輕卡一樣快速回本,自然受到寵愛。“有一些小批量的配送線路,我們還是非常愿意用新能源輕客的。”王總的意向非常明顯。
與王總持同樣觀點,某知名大型商超集團運輸負責人白總表示,公司算的也是經濟賬。目前,集團在全國擁有500多家門店,貨物種類繁多,車輛涵蓋重卡、中卡、輕卡等品類,近期購置了電動重卡,利用公司光伏資源充電,用電成本更低,車輛在運營上也更有優勢。

電動重卡(資料圖 圖源網絡)
該集團車輛以中重卡為主,新能源車輛目前雖占比不足10%,但從試運營情況看公司對于成本的預期較為理想。所以,在車輛的更新換代上,該公司接下來也要推進新能源車的應用。
在物流用戶看來,從購車到回本,時間越短贏利也就越快,后續車輛使用年限越長,價值越大。只要物流企業擁有足夠的貨源,新能源車應用價值持續放大,毫無疑問未來其必是車輛的主力。
無論選擇什么車 性價比都很重要
物流運輸要降本增效,無論買油車還是買新能源車,物流用戶首要考慮的仍然是成本,“選車要選性價比高的,運營也注重性價比”這是大多數物流人都持有的觀點。

電動卡車換電站(資料圖 圖源網絡)
“推進車輛新能源化,要綜合考慮,重要的還是性價比。從管理和作業角度來講,我們沒有換電場,只有充電場,對于車輛運輸速度、效率要求并不高,對車輛的配置等要求也不高。現在公司依然有一些老舊的重卡仍然在使用,雖說運營時間長,但是合規合法的,仍然可以上路運輸,車輛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養,不用總是花錢購新,這就是最經濟的方案。”白總這樣總結。
實際上,物流企業提質降本增效,一方面是通過控制車輛采購、運營等直接成本實現,另一方面則要通過技術和管理手段來降低和優化成本,從而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搬運作業(資料圖 圖源網絡)
對于白總所在的商超集團而言,物流效率提升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從運輸、倉儲、管理等多維度協同優化。在運輸環節,采用整板運輸模式,配合電動液壓拖車一次搬運兩塊托盤貨物,顯著提升裝卸效率;創新定制“小掛”運輸單元,靈活適配復雜配送場景。同時,依托集團網點布局優勢設立專屬修理廠,通過預防性維護與快速搶修機制,將車輛出勤率維持在行業領先水平。此外,車輛品牌精簡,提升車輛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也都是降本提效的有效手段。
他認為,選擇新能源車,要考慮采購價格,也要考慮運營成本,做到成本與價格的平衡。買新能源車,價格不是越低越好,高端配置車型也不代表能帶來更高效率,關鍵是要做好車輛與運營場景的科學匹配,這樣才能實現性價比最優。
結語:
當前,商用車新能源化是必然趨勢,但對于物流企業及個體用戶來說,選擇新能源車無論哪種能源形式,都要結合場景、購車和使用成本考慮,還要著眼于整體增效降本這一核心。可以說,選擇新能源車,不僅是物流人面對的一道選擇題,更是物流運輸轉型發展中需面對的求證和思辨題。這道題,每個物流人給出的答案不同,但相信結合運營實踐給出的方案,一定是最實用的,也一定經得起考驗。